5、注浆顺序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2008)建议:
(1)注浆作业与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 8~10m;(2)对于饱和土中的注浆顺序宜先桩侧后桩端; ;对于非饱和土宜先桩端后桩侧; 多断面桩侧注浆应先上后下; 桩侧桩端注浆间隔时间不宜少于 2h;
(3)桩端注浆应对同一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一次实施等量注浆;(4)对于桩群注浆宜先外围、后内部。
6、终止注浆
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以终止注浆:
(1)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
(2)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 75%,且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值。
7、注意事项
(1)当注浆压力长时间低于正常值或地面出现冒浆或周围桩孔串浆,应改为间歇注浆,间歇时间宜为 30~60min,或调低浆液水灰比。
(2)后注浆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后注浆的各项工艺参数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当注浆量等主要参数达不到设计值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七、混凝土结构改造和加固灌浆:
⑴水泥基灌浆材料接触的混凝土表面应充分凿毛。
⑵混凝土结构缺陷修补,应剔除酥松的混凝土并使其露出钢筋,将修补区域边缘切成垂直形状。
⑶注浆管灌浆前应清除所有有碎石、粉尘或其它杂物,并湿润基层混凝土表面。
⑷将拌和均匀的灌浆料灌入模板中并适当敲击模板。
⑸灌浆层厚度大于 150mm 时,应采取相关措施,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八、施工养护措施:
⑴注浆管灌浆时, 日平均匀温度不应低于 5℃,灌浆完毕后裸露部分应及时喷洒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 加盖湿草袋保持湿润。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时, 水泥基灌浆材料的裸露表面应覆盖严密,保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灌浆料表面不便浇水时,可喷洒养护剂。
⑵应保持灌浆材料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7d。
⑶当采用快凝快硬型水泥基灌浆材料时 ,养护措施应根据产品要求的方法执行。
⑷冬季施工,环境温度低于 -5℃时,应采用热水拌和灌浆料,水温在 50~70℃之间,以保证灌浆料的入模温度大于 5℃。工程对强度增长无特殊要求时,灌浆完毕后裸露部分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保温材料。 起始养护温度不应低于 5℃。在负温度条件养护时不得浇水。
⑸拆模后水泥基灌浆材料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大于 20℃时,应采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
⑹如环境温度低于水泥基灌浆材料要求的最低施工温度或需要加快强度增长时,可采用人工加热养护方式;养护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104 的有关规定。